了解这些“区块链行业应用”落地就简单了

2020/03/16 作者:admin

作者:做IT的尼克大叔 2020.3.14于北京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oabEUIVg47It9H2g0zYjg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这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区块链专题学习,同时也让区块链进入全体国人的视野,基本家喻户晓。区块链的热度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一、什么是区块链?

1、概念

 

    区块链的网络模型是点对点的分布式网络,与互联网的中心化模型不同,是每个参与者相互连接,而不是所以参与者连接的中心服务器。而且区块链的交易信息是被分发到所有节点,存储在每一个节点上的,无论哪个节点下线、损毁、被攻击都不会影响整体的运行。

互联网的中心化网络

多中心化网络

区块链的点对点网络

 

    区块链的名字实际是来源于它数据打包机制,也就是将交易打包到区块中,区块间按照产生顺序首尾相连。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的哈希值(唯一标识),每一个区块都记录父区块的哈希值,通过哈希值让区块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区块链。

他们大约是这样的

 

下图区块链数据的样例:

 

       上图中,data为交易数据,hash是本区块的哈希值,previousHash是父区块的哈希值。区块哈希值是通过一定的输入信息和规则计算生成的,生成哈希值需要大量消耗计算机(矿机)的算力,这一过程叫做“工作量证明”,也就是俗称的挖矿

区块链这个词,来源于比特币,这点毋庸置疑。但最初的区块链技术,仅限应用于数字货币。随着智能合约的引入,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也多了起来,但这类的区块链主要还是应用在金融领域。金融属性大于行业应用属性。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区块链,是广义区块链,是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而且发不发币都可以,完全取决于业务设计的需要。

区块链概念源于比特币,但区块链不等于比特币,也不等同于其他数字货币,特别是广义区块链的行业应用“行业公链”是完全不同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2、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和趋势

 

3、区块链的特质

 

    区块链技术是多种技术的融合,本身是点对点、加密、通信、存储技术的组成的,同时要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区块链是将现有技术,通过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使其具有安全、可信、公开、自治等特质。就像是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但是不同排列组合所产生的价值却有天壤之别的。

广义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套庞大的体系,涉及计算机学、经济学、密码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是所有参与者共识的体现和运行体系。

4、区块链的基础架构模型

传统区块链的架构模型或者是区块链1.0,区块链2.0的架构模型

 

以上内容大部分是对传统区块链的介绍,同时也对广义区块链作出了定义和说明,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差别。

5、现阶段区块链发展状况

 

真正做通证业务场景和行业应用的项目,少之又少,可能都不到10%。像基于区块链互联网法院、电子发票、版权确权等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行业应用。广义区块链现在仍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和体系。这需要区块链从业者经过持续的,长期的努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重点中的重点:重申和提醒,区块链不等于数字货币,请大家高度警惕利用区块链名义进行的炒币、融资陷阱,远离诈骗活动,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如何落地?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到底通过什么方式能够成功落地基于区块链的行业应用呢?

我么知道区块链不是万能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区块链能做什么?列举几个关键需求场景

1、 需要建立信任的场景,这个几乎所有场景都需要建立信任

2、 需要实现价值承载,价值流转的业务场景。比如通证经济,资产数字化,版权内容数字化,交易,投融资等场景都适用

3、 需要减少或者剔除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的业务场景。也就是“去中介”的需求

4、 所有参与方的所有行为能在同一平台完成,并形成闭环的业务场景。其实这算是一个条件吧,是区块链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只要是涉及以上需求的业务场景,都可以利用区块链来解决

 

其次,区块链本身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我们需要解决的需求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业务场景,而可能是整个行业的业务需求,全产业链的复杂场景。这时我们要利用区块链融合的方式来解决,融合包含两个层面:

1、 行业各参与方的融合,政府监管部门(如果有)、行业各参与方、第三方机构、客户等相融合,融合的结果是所有参与方达成共识。

2、 技术的融合,区块链需要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计算等技术相融合

这两种融合其实是区块链行业应用能够落地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组织,一个是技术。

(一)、组织

       关于组织这一点对于区块链行业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区块链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共识”,是行业主要参与者甚至是全部参与者,通过平等协商订立规则、利益分配方式等达成的共识,并同意共同遵守执行。区别于传统技术平台的独家说了算或者少部分说了算的弊端,算是空前的进步。还有需要政府强监管的行业,组织中也要引入监管部门,起到指导、协调、监督的作用。达成行业共识是区块链行业应用成功落地的前提条件。

       往往区块链行业应用平台,会很庞大,我们一开始不可能也没必要实现全部功能,我们可能先会找到一个刚需,容易实现,且可以短期就见效的单一业务场景作为切入点,然后分阶段实施。这样共识组织刚开始不需要那么多成员参与,可能只需要利益相关的重要参与者为代表就行了,在项目运行稳定并有一定影响力后,再逐步邀请行业参与者加入,并且共同履行维护共识和优化规则的职责。关于组织设计,以电影行业为例,大家看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总之,合适的组织形式,是区块链思维,平等、共识、自治的体现。根据当前国内的现状,特别是需要政府监管的行业,需要主管部门参与,并给与指导、资源调度、信用背书、监管,这也是区块链行业应用的能够落地并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项目初期不一定非要政府主管部门介入,能介入更好。不能的话项目到一定规模并具备一定影响力后,主管部门介入也可以。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想要区块链行业应用能够落地成功,组织中的核心人员需要既要熟悉行业业务、规范和流程,理解行业的痛点。并且需要对于区块链的体系和技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将两者融会贯通。区块链行业应用和互联网应用的本质区别是一个是自我颠覆,一个是颠覆别人。说白了区块链行业应用不懂行业的门外汉无法实施。区块链是去中介的,不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具有实现去中介,价值对等的作用。而互联网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一个进步。但它在去掉传统中间商的同时,自己成了最大的中间商。

(二)、技术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区块链行业用的技术实现,也可以说是“行业公链”的技术实现,作为行业公链,参与方不但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产业链内的各参与方,还有最终用户。每个参与方角色不同,权限和功能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主管部门主要起到指导和监管作用,行业参与方履行共识,提供服务。最终用户获取服务。这决定了,行业公链不能采用,公链或者联盟链的任何一种形式,因为不适用,它应该是是同时具备公链和联盟链属性的混合链。我们来列举下这样的行业公链,如果达到理想化状态有哪些技术需求

    1、行业公链应该分为,基础设施层、插件层、业务层等多层结构,基础设施层可以任意安装部署到不同的设备和系统,提供节点发现、鉴权、节点通信、存储等基本功能。插件层针对通用模块进行封装,可插拔,向下兼容。比如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库、加密等插件。业务层只需要实现业务逻辑,不需要考虑其他基础功能。同一基础设施层上可以运行多个不同的业务层。业务层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API方式。

    2、国家主导基础设施层和社区的开发和维护,国家队开发核心插件,技术服务公司或者开发者,在基础设施之上进行商用插件开发。行业公司或者软件公司在基础设施之上并选用各种插件进行业务层的开发。

    3、行业公链可以轻松在现有网络下使用,不需要拉专线等,节点可以部署到任意终端。

    4、行业公链需要支持大并发,大数据处理能力,无限接近于互联网平台

    5、行业公链需要支持,分区、跨链的功能,支持多中心功能。支持就近就闲原则提供服务的能力。

    6、由于数据量巨大,行业公链支持数据中心方式,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标准对接。

    7、采用部分核心数据上链,其他业务数据标记上链方式,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数据的防篡改等安全性。

    当然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附一个电影行业公链技术方案的例子,以供大家理解参考

 

 

    区块链的底层架构开发是投入最大的部分,放眼全球,暂时还没有一找到个区块链平台能够完全满足这些的技术需求。也许有这样的,我还不知道。如果自行研发,建议也是一样,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个基础平台的所有功能都开发完,再去实现业务功能,也是要结合项目实施阶段,逐步去完善基础平台,否则周期会很长。

    现在国内大都是基于开源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而且都是各做各的,重复性工作不但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同时这种百家争鸣的方式,还不利于标准的统一。

    所以个人的想法是:国家能够牵头,成立专门团队,召集全国顶级专家和优秀企业一起参与,共同搭建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各行各业直接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行业应用就好。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比较容易的制定标准,而且很多通用的业务都可以封装到底层。比如用户管理功能,就完全可以封装起来,这样不管是在此平台上建立政务应用,民生平台,还是行业应用,都可以根据标准使用对接用户。而对于用户而言,只登记一次信息,就可使用各种应用提供的服务,这就像是一个统一的数字身份证。

    针对于区块链行业应用的落地方法论,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探讨的内容,但鉴于篇幅和时间关系,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推进区块链行业应用的伙伴们,能够有一点启示就好,也欢迎感兴趣的伙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原创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IT尼克大叔”所有,如需转载或发表请保留原作者和本版权声明内容,并提前联系作者本人。

 

返回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 北京华盛智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